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8年第0卷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交通运输、管理科学与工程
    • RoadMesh钢丝网加筋新老路面结合部抗裂性能数值模拟

      2018(1):1-7.

      摘要 (62) HTML (0) PDF 656.23 K (2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老路拓宽工程因新老路基路面之间的不良结合和差异沉降易造成沥青路面结构产生纵向反射开裂,为了提高相应的抗裂能力,近年来在结合部沥青下面层和半刚性基层之间铺设RoadMesh钢丝网加筋处治的新技术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为此,依托实体工程,通过预设新老路面结合部纵向开裂,建立了合理的新老路面结合部加筋结构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根据不同荷位作用下沥青路面结构力学响应的数值模拟,确定了最不利荷位,并据此对比分析了RoadMesh钢丝网、土工布、自粘式玻纤格栅和高强土工格栅加筋新老路面结合部的沥青路面结构力学响应。研究结果表明,荷载两车轮均作用在新路一侧且靠老路一侧的车轮外缘与结合部对应时为最不利荷位,相应的路表弯沉和底基层层底拉应力最大;4种筋材的加筋抗裂性能依次为RoadMesh钢丝网>高强土工格栅>自粘式玻纤格栅>土工布。因此,RoadMesh钢丝网是一种抗裂性能优良的路面加筋材料,可进行推广应用。

    • 降雨入渗条件下多层顺层软弱夹层土坡稳定性分析

      2018(1):8-13,29.

      摘要 (37) HTML (0) PDF 914.14 K (3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分析降雨入渗条件下多层顺层软弱夹层土坡的稳定性,基于饱和-非饱和渗流理论和稳定性分析理论,以京珠高速(长沙-湘潭段)左侧某含多层顺层软弱夹层土坡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相应的多层顺层软弱夹层边坡数值分析模型,分析了该类边坡在降雨入渗条件下的渗流特性及稳定性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边坡软弱夹层内基质吸力在降雨入渗条件下的减小速率较快,在降雨停止后的回升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边坡软弱夹层内体积含水率在降雨入渗条件下逐渐增加至饱和,然后维持在饱和状态,形成暂态饱和区;降雨停止后,暂态饱和区在短暂的维持后开始慢慢消散,整体呈现“凸”型分布;边坡湿润锋主要沿坡前软弱夹层向边坡内部扩展,并在软弱夹层内形成锋面,整体形成波浪状分布;边坡安全系数随降雨历时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减小速率具有突变性。因此,在降雨入渗条件下,多层顺层软弱夹层土坡的破坏发育形式往往具有一定的牵引性和突变性。

    • 带大跨度原生裂隙膨胀土强度性能多尺度计算方法

      2018(1):14-22.

      摘要 (45) HTML (0) PDF 3.59 M (2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研究膨胀土中大跨度原生裂隙对膨胀土强度性能的影响,以南阳膨胀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原生裂隙的统计工作。在此基础上利用计算机反演生成裂隙,得到了带原生裂隙的膨胀土试件。并采用带裂隙膨胀土多尺度刚度参数计算方法,研究了大跨度原生裂隙对膨胀土强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裂隙的逐渐引入,膨胀土粘聚力及内摩擦角都逐渐向裂隙土靠近,抵抗变形能力不断下降。

    • 碳纳米管/SBS复合改性沥青的性能

      2018(1):23-29.

      摘要 (44) HTML (0) PDF 351.95 K (3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弥补SBS改性沥青存在的贮存稳定性差以及抗紫外光老化性能差等缺陷,发挥碳纳米管在复合材料增强方面的优势,采用高速剪切法制备了碳纳米管/SBS复合改性沥青。通过测试不同掺配比例时各试样的针入度、延度和软化点,分析了碳纳米管对SBS改性沥青高低温和感温性能的影响。采用动态剪切流变试验、弯曲梁流变试验以及布氏黏度试验,测试了改性沥青的高温流变、低温蠕变以及施工和易性等性能。运用紫外环境箱进行加速光老化试验,评价了碳管在抗紫外老化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碳管可以提高SBS改性沥青的软化点、黏度,提升高温流变性能和抗紫外老化性能,而对延度和低温蠕变性能基本无影响;碳管掺量为1%时,复合改性沥青综合性能较为优异。

    • 3种AC-20沥青混合料的动态模量及其主曲线拟合与分析

      2018(1):30-35,78.

      摘要 (137) HTML (0) PDF 340.08 K (3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探索沥青路面常用的AC-20沥青混合料的动态模量规律,采用相同料源的粗集料、细集料和矿粉配制了AC-20级配矿质混合料。以马歇尔试验方法确定的最佳油石比,配制了湖沥青改性沥青、SBS改性沥青以及70#基质沥青等3种沥青混合料。采用基本性能试验仪的沥青混合料单轴压缩动态模量试验方法进行了动态模量试验,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时间-温度等效原理,采用NCHRP09-29 提供的Mastersolver Version 2.2对阿伦尼乌斯方程中的参数进行拟合,建立了参考温度为20 ℃的3种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主曲线。研究结果表明,湖沥青改性沥青AC-20和SBS改性沥青AC-20的动态模量主曲线始终位于基质沥青AC-20上方,说明沥青改性剂对混合料性能改善作用显著;湖沥青改性沥青AC-20和SBS改性沥青AC-20的动态模量主曲线存在逼近、交叉现象,说明不同改性沥青混合料性能表现出不同的适用范围。

    • 植物基复配沥青混合料的蠕变性能

      2018(1):36-40.

      摘要 (49) HTML (0) PDF 306.36 K (2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植物基复配沥青混合料的流变特性,以进一步考察复配沥青混合料的高低温路用性能,在对基质沥青与植物沥青进行基本性能试验、并确定了两者适宜配合比例得到复配沥青的基础上,采用 AC-13级配类型,分别进行了基质沥青与复配沥青混合料的高低温弯曲蠕变试验。基于 Burgers模型,以塑性变形、劲度模量S以及蠕变速率m 和m/S 值及耗散能比等参数,分别评价了混合料的高、低温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植物沥青较70# 沥青温度敏感性大;复配沥青中植物沥青的适宜掺量为70# 沥青质量的10%;复配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较70# 沥青混合料略差,但均满足规范要求,其低温性能及应力松弛性能亦略次于70# 沥青混合料。

    • 高自由度响应公交分区路径与调度的协调优化

      2018(1):41-48.

      摘要 (55) HTML (0) PDF 364.88 K (2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因乘客乘车时长、车辆容量等的限制,较大服务区域内可能需要开通多条线路、运行多辆车,故有必要进一步划分服务区域,按分区安排发车时间、配置车辆、优化行车路径等。考虑预约型乘客的出行需求,构建了协调优化分区路径与调度的迭代算法。针对每个分区,以乘客出行时间窗要求、车辆容量、车辆出行时长等为约束,以车辆总费用最小为目标,基于VRP方法构建了分区路径优化模型,设计了遗传模拟退火求解算法。通过多组试验获知,车型可选时,无论需求大小,均可降低总费用,但需求越大,总费用降低程度越小;总费用与分区数相关,低需求量时分区可能产生不利影响,较高需求量时适当分区将大大降低总费用,最优分区数不随需求量的增加而增加;本优化方法能显著减低总费用。

    • 道路交叉口拓扑不一致性的描述、表达、探测及处理

      2018(1):49-56.

      摘要 (57) HTML (0) PDF 451.57 K (2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消除道路交叉口的拓扑不一致性,首先基于拓扑关系模型对道路交叉口不一致性进行了分类、描述和表达,然后顾及道路交叉口的结构特征,通过分析交叉口处道路结点及其他结构之间的拓扑关系,提出了一种基于结构化拓扑关系描述的道路交叉口不一致性探测处理方法,最后采用VS 2008与ArcEngine组件进行编程实现了本研究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准确探测处理交叉口处临近道路结点不重合、交点过头或不及等拓扑不一致性问题。

    • 基于证据推理的政府工程招标人与投标人合谋倾向强度测算方法

      2018(1):57-62.

      摘要 (34) HTML (0) PDF 278.37 K (2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测算出政府工程招标人与投标人的合谋倾向强度,首先在分析招投标全过程的主要事项与关键节点的基础上,凝练出招标人与投标人的合谋行为类型,筛选出招标人与投标人合谋倾向强度的测算因素,包括审查条款的偏向性、审查标准的差异性、招标文件的指向性、招标人干预评标的暗示性和专家评标的倾向性。然后构建了证据推理模型,通过建立识别框架与测算因素层次结构,运用AHP-熵权法求出测算因素的综合权重,构建判断矩阵,并利用合成公式测算出招标人与各投标人的合谋倾向强度,根据评判准则识别出与招标人合谋倾向最强的投标人。最后通过一个工程实例验证了证据推理的测算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行且合理的。

    •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PPP项目激励机制模型

      2018(1):63-71.

      摘要 (46) HTML (0) PDF 373.12 K (2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更好地发挥PPP项目中社会资本的运营管理优势,优化信息不对称下政府与社会资本的收益分配,充分分析社会资本的技术创新行为和机会主义行为,考虑代理方的两种行为成本和风险成本以及委托代理理论下激励与惩罚对项目总收益的影响,建立了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PPP项目激励机制模型。采用一阶条件法求解模型,得到了政府部门的最优激励与惩罚系数以及社会资本技术创新行为与机会主义行为最优努力水平;通过基于委托代理模型的最优解分析,得到了社会资本的风险感知度和两种行为能力分别对两种行为的努力水平以及项目收益分成的影响程度;通过对模型中的参数进行赋值,运用MATLAB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对模型的结果分析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社会资本的行为能力与努力程度呈正相关。

    • 基于知识图谱的工程项目管理领域BIM研究热点分析

      2018(1):72-78.

      摘要 (163) HTML (0) PDF 351.07 K (3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分析工程项目管理领域BIM研究的热点内容,基于CNKI数据库2008-2017年的文献,运用Ucinet软件,构建了工程项目管理领域BIM研究热点的知识图谱,并采用共词分析以及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对该知识图谱进行了网络密度、中心性以及凝聚子群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各个关键词之间联系较为紧密,构成1个以BIM和工程项目管理为中心的知识图谱,较少地形成单独的派系;工程项目管理领域BIM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BIM的应用范围、管理方法、互操作性以及软件应用这四个方面。

    • 钢绞线锈蚀导致混凝土开裂及锈蚀产物分布研究

      2018(1):79-85.

      摘要 (88) HTML (0) PDF 4.03 M (2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钢绞线锈蚀导致的混凝土开裂问题,通过快速锈蚀试验,研究了锈胀裂缝在混凝土内部和表面的开展情况以及锈蚀产物在钢绞线-混凝土界面和开裂混凝土内的分布形态,并从细观层面分析了骨料对裂缝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锈胀裂缝在混凝土内的发展过程与骨料分布有关,混凝土表面裂缝大多由与骨料相接的内部裂缝发展而来,箍筋可以有效地限制裂缝的发展;钢绞线的捻制形状使其与锈蚀液的接触面增大而导致锈蚀加快;锈蚀产物在混凝土内部不同位置的组成成分和颜色也有所不同,钢绞线-混凝土界面处锈蚀产物的颜色比开裂混凝土区的颜色更深。

    • 不同粘结强度对钢管初应力释放转移效率的影响

      2018(1):86-91.

      摘要 (47) HTML (0) PDF 803.15 K (2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粘结强度对钢管初应力释放转移效率的影响,基于钢管初应力释放转移新思路,以具有初应力的钢管混凝土轴压构件和中承式单圆管钢管混凝土拱桥为例,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两者在不同界面粘结强度条件下钢管“切断”后钢管和混凝土的应力、位移变化规律,并提出了钢管混凝土界面可采取的一些脱粘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当粘结力低于临界值时,钢管初应力释放转移效率随粘结力的降低而不断提高,对于钢管混凝土拱桥,两侧拱脚附近转移效率要高于拱顶处;当粘结力接近于零时,钢管初应力基本能够完全转移至核心混凝土,证明钢管混凝土的界面粘结强度是控制钢管初应力释放转移效率的主要因素。

    • 基于正交设计的IV,V级围岩相似材料

      2018(1):92-97.

      摘要 (124) HTML (0) PDF 311.71 K (2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配制满足地质力学模型试验分析的IV,V级围岩相似材料,基于正交设计法,使用水、石英砂、粘土、石膏和洗衣液这5种原材料,配制成9组混合材料。以围岩的重度γ、粘聚力c以及内摩擦角φ作为相似材料参照指标,通过直径、高度测量,称重及三轴压缩试验获得了混合材料的试验数据。将原始数据整理后,通过极差分析方法讨论了原材料各因素对相似材料特性的影响。然后调整材料配制比开展重复试验,并进行回归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配制材料的粘聚力、内摩擦角、重度试验值基本覆盖相似材料指标的要求范围;洗衣液对相似材料粘聚力影响最大,而石膏的影响最小;洗衣液对内摩擦角的影响显著,之后依次是石膏、洗衣液和水;对材料的重度影响最大的是土砂比,其次分别为水和石膏,而洗衣液的影响甚微;重复试验配制成的材料符合IV,V级围岩相似材料指标要求;回归分析得到了相似材料配制经验方程。

    • 基于数模试验的某海港港内水域布置方案

      2018(1):98-106.

      摘要 (62) HTML (0) PDF 4.45 M (3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优化港内波浪掩护条件,从调整港池与航道连接水域边线的走向入手,在原布置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优化调整,共布置3种连接方案,并采用MIKE21-BW数学模型分别对3种布置方案的港内码头区的波浪场进行计算,得到了各方案的码头区设计波浪要素及码头前波况。计算结果显示,方案一的掩护条件最差,方案三的港内掩护条件最好。分析其原因认为,由于方案三的边坡长度较大且与入射波浪角度较小等原因,边坡处因折射产生的波浪能更多地传至堤外。研究结果表明,港内水域的掩护条件可通过调整港内水域的边界条件得以优化,且当水域边界与入射波浪角度较小时,掩护条件越好。采用Civil 3D计算3种布置方案的港池疏浚方量,结合工程实际投资等因素综合比较,最终拟采用方案二作为本项目的推荐实施方案。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